近年来,随着ChatGPT、DeepSeek等大模型的爆发,AI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消费电子市场。从2025年CES上AI玩具的火爆,龙年春节之后至今,众多国内的技术公司不断发布集成了豆包、元宝等国产大模型AI平台的智能产品,将AI玩具变成行业内最引人注目的产品赛道之一。无论是从能对话的智能玩偶到可编程的教育机器人,AI玩具的市场规模迅速扩大。然而,争议也随之而来:这些产品究竟是真正的“智能玩具”,还是仅仅披着AI新衣的“电子噱头”?

wKgZPGglvJuAJ70uABCa0TphlDc794.png
(图片来源:豆包AI)

国产大模型(如DeepSeek、文心一言、通义千问、腾讯元宝)的崛起,为智能硬件提供了更强大的底层支持。AI玩具是否能突破“玩具”的局限,向更实用的“AI工具”进化?智能数码产品的未来方向,究竟是娱乐化还是功能化?本文将结合市场趋势、技术发展及用户需求,探讨AI玩具的现状与未来。

AI玩具市场现状:从“智能对话”到“教育陪伴”​​

目前市场上的AI玩具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智能对话玩具如Anki的Cozmo、WowWee的Cozmo,以及国内的小度智能机器人、科大讯飞阿尔法蛋等,主打语音交互、情感陪伴。教育编程玩具如乐高Mindstorms、Makeblock的mBot,结合AI+编程,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
wKgZO2glvKiActwoAAZiaQ42Z_k615.png
图:新一代的Anki Cozmo AI智能玩具售价在某电商平台的售价超过4K(电商网页截图)

AR/VR互动玩具如Osmo的AR学习系统,结合视觉识别技术,增强互动体验。AI宠物机器人如索尼的Aibo、国内的小米铁蛋(CyberDog),模仿真实宠物的行为模式。

市场增长与用户需求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Statista的数据,全球AI玩具市场规模预计在2025年突破3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其中,中国市场的增长尤为迅猛,主要得益于一是家长对STEAM教育的重视,AI玩具被视为培养孩子科技素养的重要工具。其次是情感陪伴需求。独生子女家庭增多,AI玩具能提供一定的互动陪伴。或者是老人或单身人士的家族陪伴需求。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大模型技术赋能,ChatGPT、豆包AI类技术让玩具的对话能力大幅提升,充分利用了心理学上的研究成果,以不同的角色来陪伴互动,给用户的体验更自然。

然而,AI玩具也面临诸多挑战。据电子发烧友网的记者跟产业内专家的互动,这些挑战包括功能同质化严重。大多数产品仍停留在“语音问答+简单互动”层面,缺乏差异化。这一点上看,跟智能音箱的体验差别不大。其次是隐私与安全争议,一部分AI玩具涉及数据收集,引发家长对儿童隐私的担忧。第三是实用性不足,许多玩具的AI功能仍显“鸡肋”,用户新鲜感过后容易闲置。也许未来的DeepSeek与国产大模型的共同优化,AI玩具更为智能更加拟人,能够成为人类的真实长久伴侣。

从“玩具”到“工具”:AI产品的进化方向​​
电子发烧友网最近跟一些跟进这条赛道的专家交流时发现,不少国产边缘AI芯片的市场专家均表示,AI芯片在AI玩具赛道落地的挑战主要是在成本上。玩具是较为低价的产品,而数码产品几年前就曾经在玩具赛道折戟沉沙,无功而反。

AI玩具的重要局限性是因为目前大多数AI玩具的核心功能仍是娱乐和基础教育,而非真正的“生产力工具”。例如,对话类玩具的语义理解有限,难以进行深度交流。编程类玩具的学习曲线较陡,普通儿童难以掌握。情感交互仍显机械,无法替代真实社交。

​​
相比之下,AI工具类产品(如智能音箱、翻译笔、AI学习机)更强调实用性,未来有较大的增长潜力。科大讯飞发布AI学习机,可以基于大模型的解题讲解、作文批改功能,直接提升学习效率。百度推出的小度智能屏,整合教育、娱乐、智能家居控制,成为家庭场景的“全能助手”。被广泛采用的翻译耳机、翻译笔,如搜狗录音笔、讯飞翻译机,利用AI实现实时翻译,满足国际商务和国际旅行的需求,还非常好地带动了跨国经济的增长。而这些产品的共同特点:能解决具体问题,而非单纯提供娱乐。

大模型如何改变AI硬件?​​

国产大模型(如DeepSeek、豆包AI、元宝、通义千问和文心一言)的崛起,为智能硬件带来新的可能性。

经常使用这些平台的用户已经发现,国产大模型已经可以实现更自然的交互。DeepSeek的千亿参数模型可提供更流畅的对话体验,让玩具的“智商”大幅提升。无论你怎么输入你的问题或要求,几乎都能被正确理解,无论你的问题有多难或多专业。这些平台也能提供个性化服务。大模型能分析用户习惯,提供定制化内容(如个性化故事生成、自适应学习方案)。
此外,AI大模型可以做到多模态融合,结合语音、视觉、动作控制,AI玩具可进化为真正的“智能助手”。

电子发烧友网的分析师认为,未来AI玩具和AI工具的界限可能逐渐模糊,玩具可以变得更实用,工具也可以变得更趣味化。与现在的玩具和工具都会不一样,你不能以现在的状况来定义未来的AI产品。有智能、有智慧的产品,不会被定义在一个单一的应用场景。虽然现在是以一个单一场景被用户买单。

智能数码产品的新方向:娱乐与功能的平衡

AI玩具在教育市场的深化,AI玩具的核心竞争力不应仅是“好玩”,而是“有用”。例如:AI+自适应学习,根据孩子的学习进度动态调整题目难度(如猿辅导、作业帮的AI课)。编程+机器人结合,让孩子通过可视化编程控制实体机器人,培养工程思维(如大疆RoboMaster)。

AI玩具可以突破“儿童市场”,向家庭场景延伸。作为老年陪伴机器人,实现结合健康监测、语音提醒等功能,智能出行导航助手,服务银发群体。作为智能家居中控,如带屏智能音箱,既能陪孩子学习,又能控制家电,同时还能实现移动视频监控,智能发送被呵护的宠物的日常视频行踪给主人等。

当然,影响AI玩具进入家族的最重要的考量还是隐私与安全的优化。随着各国对数据监管趋严(如欧盟GDPR、中国《个人信息保护法》),AI玩具厂商需在数据加密、本地化处理等方面加强技术投入,避免成为“隐私黑洞”。

行业最为期待的是尽快出现开源生态与开发者社区​​

最近电子发烧友网记者接到了多个国产AI边缘AI芯片的企业高管们的咨询,探讨如何拓展与维护开源的生态和开发者社区。因为AI玩具或AI工具究竟是什么样的产品,实现什么样的功能,用在什么样的地方,谁会买单,都是众说纷纭。一位做蓝牙AI芯片的国产芯片副总裁P先生对电子发烧友网记者表示,他在CES上看到很多AI玩具,但好像只是在网络媒体上火爆过一阵子,接下来也没有看到太大的出货量。国产多个AI产品,出货量可能也就在30万左右。作为芯片公司的市场决策者,这个数量显然不能算是特别好的赛道。

“我们没有办法给长尾型的客户提供特别强大的技术支持,我们希望通过开源的社区与开发者沟通对话,能过技术论坛在线提供整套的资料、开源的算法、免费的SDK等,供工程师和开发者去使用,设计新的产品,也希望业者共同来支持AI产品的发展。”他认为,未来的AI开发者,跟20年前兴起的嵌入式开发者一样,迎来一个新的产业发展高潮。

从过去的嵌入式开源生态一样,未来的AI玩具可能像智能手机一样,形成开放的开发者生态。例如:提供SDK,让第三方开发者开发新功能;支持用户自定义AI行为模式,增强可玩性等等。您对这一点有什么要求或看法,欢迎在文章下面留言。

AI玩具的未来是“工具化”还是“娱乐化”?​​

AI玩具的下一站,不应仅是“更聪明的玩具”,而应成为“更有用的AI伙伴”。大模型技术的加持,让智能硬件从“玩具”升级为“工具”已经成为可能。未来的发展方向可能包括:
教育工具化:从“陪聊”转向“助学”,真正提升学习效率。
场景多元化:从儿童市场扩展到家庭、银发、商务等更多领域。
交互智能化:结合多模态AI,提供更自然的人机互动体验。

最终,成功的AI玩具将是那些既能带来快乐,又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产品。(完)

文章来自:电子发烧友

Loading

作者 yinhua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