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光伏、风电等间歇性电源装机量的激增,电网调峰压力显著加大。储能系统作为平抑功率波动、提升间歇性电源消纳率的核心手段,需在功率密度与储能容量上实现同步升级。
由于光伏行业已从 1000V 向 1500V 直流电压转型,这一变化直接推动储能系统电压等级随之匹配。1500V 储能系统可与光伏系统实现无缝衔接,不仅能减少变流器的使用数量,还能降低线缆损耗,进而提升系统整体效率,目前已成为大型储能电站的主流选择。在 1500V 电池储能系统领域,半导体厂商通过创新功率器件与系统级设计,推出了一系列高可靠性、高效率的参考方案,能够帮助设计人员快速实现方案落地。
高压储能时代的 BMS 设计挑战
储能系统电压等级从 1000V 迈向 1500V,并非简单的参数数值提升,这一转变带来了效率优化与安全保障的双重挑战。
传统储能系统普遍面临电池簇并联环流损耗、系统寿命受限于最弱电芯性能以及设备冗余配置成本高等问题。1500V 系统通过提高电压等级,可显著降低系统工作电流,不仅能减小线缆截面积,还能降低布线成本,但同时也对电池管理系统(BMS)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 1500V 电压等级下,系统设计需满足更高的绝缘等级标准,同时需预留更长的爬电距离。传统 BMS 的采样与通讯模块难以适配这类高压环境,而电池数据采集既需保证高精度,又需控制低延迟,否则可能降低安全判断的准确性,埋下安全隐患。
此外,电弧检测的误差与滞后问题也较为突出。在工商业储能应用场景中,若接触器老化、电缆磨损等问题未能及时检测,极易导致电弧长时间持续且无法快速切断,进而引发安全事故。
TIDA-HVBMS-ESS-PLTFRM
首先推荐的是德州仪器(TI)推出的 TIDA-HVBMS-ESS-PLTFRM 平台方案,该方案是一款 1500V 电网级储能电池管理系统,包含三种针对高压锂离子(Li-ion)和磷酸铁锂(LiFePO4)电池组的设计方案。根据参考指南描述,该架构整合了三大核心参考设计,分别是电池管理单元(BMU)TIDA-101279、高压管理单元(HMU)TIDA-010272 以及电池控制单元(BCU)TIDA-010253。该设计可实时监控每个电芯的电压、电芯温度、总线电压、并联电流及绝缘阻抗,并对电池组进行保护,确保其安全运行。
三块电路板的整体连接方式如下:
TIDA-101279 作为 BMU,是一款针对 52 芯锂离子(Li-ion)、磷酸铁锂(LiFePO4)电池组的全面解决方案,具备电芯温度传感与高电芯电压精度监测功能。该设计可实时监控每个电芯的电压和温度,并对电池包进行保护以保障安全使用;TIDA-101279 收集的电压与温度信息,可通过通用异步收发器(UART)或菊花链传输至 BCU 电路板。
TIDA-010272 作为 HMU,能够监测四个高压总线输入信号、一个分流电流与温度数据,以及电池的绝缘阻抗,以此确保电池架安全运行;其检测到的高压数据和绝缘采样信息,可通过串行外设接口(SPI)或菊花链传输至 BCU。
TIDA-010253 作为 BCU,主要负责计算和处理来自 HMU 与 BMU 电路板的信号,并提供对外的 RS-485、CAN 及以太网通信接口,实现与外部系统的信息交互。
RD-BESS1500BUN
恩智浦(NXP)推出的 RD-BESS1500BUN 是一款量产级电池管理系统参考设计。该架构设计严格遵循 IEC61508 和 IEC60730 标准,支持最高 1500V 的电压等级,适用于公用事业、商业、工业及住宅储能领域的各类高压电池管理解决方案。
RD-BESS1500BUN 具备多项出色特性,包括强可扩展性、高安全性与精准测量能力等。在可扩展性方面,其适配各类应用场景的高压 BMS 芯片解决方案,能够帮助企业降低开发成本,加快产品上市进程;在安全性方面,该系统采用的架构已通过预认证,符合 IEC61508 SIL 2 和 IEC60730 Class B 标准,可满足包括 UL9540、UL1973、IEC62933 及 IEC62619 在内的应用标准对功能安全的要求;在精准测量方面,通过精确且同步的测量技术,能够充分发掘电池的性能潜力,从而在提升系统效率、增强功能稳定性、维护电池健康状态及优化投资回报等方面实现良好效果。
作为一款量产级电池管理系统参考设计,恩智浦 RD-BESS1500BUN 采用了多款高性能器件,具体包括:电芯控制器方面,6 通道锂离子电池控制器 IC MC33772C、18 通道锂离子电池控制器 IC(满足 ASIL D 等级)MC33774;电池通信 IC 方面,通用 BMS 通信 TPL 收发器及 CAN FD 网关 MC33665A;此外,还包括 S32K 汽车通用 MCU S32K3、FS26 功能安全系统基础芯片等。
集成罗姆 2kV SiC MOSFETs 的模块
今年 5 月,全球先进的太阳能发电及储能系统技术专业企业 SMA Solar Technology AG 宣布,在其太阳能系统新产品 “Sunny Central FLEX” 中,采用了内置罗姆(ROHM)新型 2kV SiC MOSFETs 的赛米控丹佛斯(Semikron Danfoss)功率模块。
赛米控丹佛斯的 SEMITRANS® 20 功率模块专为大功率应用场景与高速开关工况设计,是下一代大型转换器用功率模块的代表性产品;其中,内置罗姆 2kV SiC 器件的 SEMITRANS® 20,更是 SMA Sunny Central FLEX 的核心组件。
目前,SEMITRANS® 20 产品系列包含两种版本:其一为 SEMITRANS® 20 TRACTION,专为铁路机车应用设计,可提供极致的运行可靠性;其二为 SEMITRANS® 20 INDUSTRIAL,针对风电、太阳能及驱动器应用进行了优化,能够支持 1500V 直流电压的储能系统应用。
国内厂商的代表产品
基本半导体推出的 1500V/360A SiC 模块 BMF360R15E2G3,适用于高压光储一体化储能变流器(PCS),支持 1.5kV 直流侧电压,在 150kW 满载工况下效率可达 98.8%,且成本相较国外同类产品降低 40%。
瞻芯电子推出的 1500V SiC 驱动芯片 IVCR1401 与 1200V/30mΩ MOSFET IVCS120R030,是面向高性能电力电子应用的碳化硅(SiC)分立器件解决方案。这两款产品协同工作,可为光伏逆变器、储能系统、电动汽车及充电桩等对效率、功率密度要求较高的场景,提供灵活且可靠的器件支持。其中,1500V SiC 驱动芯片 IVCR1401 支持 1500V 母线电压,VCC 供电范围达 18-35V,可适配高压系统中 SiC MOSFET 与 IGBT 的驱动需求。
结语
从行业发展逻辑来看,1500V 电池储能系统的崛起并非偶然 —— 它既是光伏电压等级升级催生的适配产物,更是破解电网调峰压力、提升间歇性电源消纳率的关键路径。相较于 1000V 系统,1500V 架构通过降低电流,减少了线缆损耗与变流器需求,显著提升了系统整体效率,但同时也带来了多重挑战,包括 BMS 的绝缘等级适配、采样精度提升、电弧检测优化,以及功率器件的耐压性能与开关效率升级等。
而这些参考设计的价值,不仅在于破解了 1500V 储能的技术痛点 —— 既满足了高压环境下的安全与可靠性要求,又通过集成化、模块化设计帮助企业降低开发成本、加快产品上市进程;更在于推动 1500V 储能从 “概念” 走向 “规模化落地”,为大型光伏风电电站配套储能系统提供了高效、成熟的技术路径。
文章来自:电子发烧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