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分家!台积电与博通正在考虑收购英特尔的芯片制造工厂和设计业务。昔日芯片霸主英特尔,辉煌不再,年底可能就消失?
据WSJ报道,英特尔目前正面临来自博通和台积电的「肢解」。

博通意在英特尔的芯片设计业务,台积电则对英特尔的工厂感兴趣。

英特尔分家,为股东负责
据相关人士透露,全球最大的芯片设计公司博通一直在密切关注英特尔的芯片设计和营销业务。

消息人士表示,博通已与其顾问非正式讨论了提出收购要约的可能性;不过,这可能需要先找到愿意接手英特尔制造业务的合作伙伴才会付诸行动。

知情人士提醒说,目前尚未向英特尔提交任何正式提议,博通也可能最终决定不推进这项交易。

另一方面,据可靠消息透露,全球最大晶圆代工厂台积电已评估过接管英特尔部分或全部晶圆厂的可能性,这可能以投资者联合体或其他架构的形式进行。

博通和台积电并未就此展开合作,到目前为止所有的谈判都还处于初步和非正式阶段。

但这些潜在的交易在此前都是难以想象的,直到英特尔最近的经营困境使其成为潜在的收购目标。

最终结果可能是这家在个人电脑和数据中心处理器制造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数十年的美国科技巨头走向分拆。

近几十年来,半导体行业「设计」与「制造」分离,是发展的大趋势。英特尔业务分拆也符合这一趋势。

据知情人士透露,英特尔临时执行董事长Frank Yeary,一直在主导与潜在收购方和特朗普政府官员的讨论。消息人士表示,Yeary向其亲信表示,他的首要任务是为英特尔股东创造最大价值。

英特尔还开始通过一系列举措将其芯片制造部门与公司其他部门分离,一些分析师认为这预示着公司可能走向分拆。

据知情人士透露,有关英特尔晶圆厂的谈判仍处于早期阶段。消息人士表示,这是应特朗普政府的要求,台积电才开始探讨这个可能性。

此前,英特尔表示,计划将企业风险投资部门英特尔资本剥离为独立的基金。

英特尔不断卖血
英特尔董事会目前正在寻找新的首席执行官,而这位新任掌门人的使命将取决于公司最终保留哪些业务部门。据知情人士透露,董事会已委托全球领先的猎头公司Spencer Stuart组织搜寻工作,这项工作自2024年12月启动以来已持续超过两个月。

在过去几年的成本削减计划中,英特尔已经出售了多项业务。

目前正在推进出售其FPGA部门Altera的股份。该部门是英特尔在2015年以167亿美元收购的。

2022年末,英特尔的晶圆厂开始作为独立运营单位运作,平等处理来自公司内部芯片设计团队和外部客户的订单。去年开始独立发布晶圆代工业务的财务报告,现计划将其改组为具有独立运营董事会的子公司。

公司临时联合首席执行官David Zinsner在上月接受采访时表示,新的组织架构将使公司能够为晶圆制造业务引入外部投资者,包括现有客户和潜在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

早在去年,为了削减成本、夺回芯片领导地位,英特尔被爆出将出售Folsom园区。

交易困境
运营层面的难题
台积电与英特尔的讨论涉及:分拆英特尔在美国配备极紫外光(EUV)光刻设备的先进晶圆厂,将其转换为台积电的制造工艺(这在技术上几乎无法实现),并由台积电负责运营。

据称,是美国政府向台积电提出这一提议。

随后,彭博社报道指出,这笔交易可能包括其他美国公司与台积电共同投资,以确保它们的产能供应,同时保证运营权不被外资控制。

英特尔已在其美国晶圆厂投入超过200亿美元,同时开展自用生产和代工服务,但尚未成为市场认可的代工制造商。目前为止,其仅获得了有限的几家代工客户,主要用于生产自有芯片。

如果台积电接管英特尔的晶圆厂,将面临重大的运营调整挑战,因为不同芯片制造商采用完全不同的工艺技术。运营这些晶圆厂,台积电要向英特尔披露专有制造工艺,考虑到行业的激烈竞争,这将带来重大风险。

同时,英特尔将不得不放弃对生产的直接控制,更为关键的是,需要放弃对工艺技术的掌控,这将从根本上改变其集设计、制造于一体的IDM商业模式。此外,英特尔在海外投资项目的前景也将充满不确定性。

英特尔传统上采用IDM模式,即自行设计和生产芯片。推进这项交易可能促使英特尔转型为专注于设计的芯片公司,这不仅将改变其在行业中的定位,还可能使其毛利率从历史上持续保持的50%以上大幅下滑。

对台积电而言,这笔交易也可能影响其目前维持在55%的毛利率水平,而这正是公司管理层近年来一直努力维护和提升的核心指标。

此外,考虑到特朗普政府对移民的限制性政策,台积电也担心工程师赴美监督生产,可能受到限制。目前,台积电的大部分工程师来自台湾地区和美国以外的其他区域。

特朗普「不太可能」支持
英特尔对美国国家安全具有战略意义,特朗普政府特别关注它的命运。

据路透社一位高层消息人士称,特朗普政府不太可能批准由外国公司来管理运营英特尔在美国的晶圆厂。

尽管现任美国政府支持外资投资美国工业和科技创新,但坚持美国公司必须保持本土控制权。

2022年芯片法案设立了一个530亿美元的芯片制造补助计划,英特尔是该计划下最大的资金接收者,获得高达79亿美元的资金,用于支持在美国的新晶圆厂建设。根据公司的监管文件,作为该协议的一部分,如果晶圆厂被分拆成新实体,英特尔需要保持其多数股权。

2017年12月,博通对半导体制造商高通发起了超过1000亿美元的恶意收购要约。这一收购计划最终在特朗普政府任内被否决,博通随后撤回了收购要约。

英特尔英雄迟暮
英特尔的困境始于其在制造最先进芯片方面落后于台积电的时候,这使其在与那些采用台积电代工服务的竞争对手的较量中处于不利地位。

这家美国标志性半导体制造商的地位下滑,很大程度上源于制造工艺的失误,落后于国际上的竞争对手。

同时,在其赖以成名的CPU领域,来自AMD等竞争对手的压力与日俱增。

此外,英特尔还基本错过了AI浪潮,这场技术革新已促使科技巨头们将采购支出从其处理器转向英伟达的AI芯片。

而前首席执行官Pat Gelsinger推行的制造业务振兴计划也以失败告终。

Pat Gelsinger本人已于2024年12月被英特尔解雇,据称解雇原因为英特尔的股价和市场份额的暴跌。

英特尔称自己将硅带到了「硅谷」。

但如今,不仅被半导体后起之秀英伟达在市值上超越,甚至面临消失的风险。

关注半导体行业的记者Ian King和David Gura,在播客中探讨了英特尔为何走到今天。

历次转型
对于这样一个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重要公司来说,令人惊讶的是,英特尔实际上经历了不止一次的转型。

他们最初从计算机内存开始。英特尔意识到,我们需要更快的计算机内存,于是那成为了他们的第一个重大突破。可以说,他们彻底改变了这个行业,并将其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

然后80年代初,个人电脑PC出现了。英特尔就是个人计算机的大脑。当时,IBM选择了英特尔的芯片,作为这款将彻底改变现代生活的产品的核心部件。英特尔在这场变革的开端就参与其中,他们意识到这种产品——微处理器——将会是一个巨大的突破。而事实证明,它确实成了一个巨大的成功。

随着英特尔的发展,在计算机芯片上制造越来越小的半导体,保持了领先的优势。每一项都是一项技术奇迹,几十年来,让英特尔的竞争对手们忙于追赶。

半导体基本上是被称为晶体管的微小电子开关。这些晶体管要么是开启的,要么是关闭的,相当于1或者0,这是电子世界中存储信息的基本单元。

将更多的晶体管集成到一个芯片上的方法,就是缩小这些晶体管的带宽。现在,一颗现代的GPU芯片上,几乎可以容纳数百亿个晶体管,大小不超过你的指甲,这从最初英特尔等公司创办时的起点来看,已经是一项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就。

危机的种子
到了千年之交,英特尔已经处于行业的巅峰,毫无争议地成为了计算机产业的领导者。公司主导了个人电脑和数据中心的芯片市场。

然而,到了2000年代,英特尔的市场主导地位开始动摇。当乔布斯开始为iPhone寻找芯片时,他认为英特尔的芯片价格过高。因此,iPhone初期的芯片订单转向了竞争对手——三星。

接着,到了2010年代,英特尔积累的技术优势开始出现问题,这为像英伟达这样的竞争者创造了机会。

英特尔曾承诺将在2015年推出下一代工艺技术,按部就班地推进这项突破。然而,事情并没有按计划进行。

技术未能按时面世,很多人开始质疑:那项技术去哪了?

2015年过去了,这项新技术依然没有出现。到了2019年,仍旧没有新技术问世。

虽然英特尔的财务表现仍然不错,依旧赚钱如流水,但问题是:下一个重大突破已经晚了四年。

这不再是英特尔,熟悉的那个英特尔已经不见了。

在AI崛起时,英特尔犯了一个关键错误。尽管英特尔早早就有意识到AI技术的潜力,但他们并没有充分投入到这一领域的核心需求中。

与英伟达不同,英特尔没有迅速调整其技术路线以迎合人工智能对计算能力的需求。英伟达通过开发专门的GPU,成功满足了AI计算所需的大规模并行处理能力,而英特尔依然将精力集中在其传统的CPU上。

此外,英特尔未能及时认识到AI硬件的不同需求,这使得它在技术上没有赶上这一变革性的趋势。相比之下,英伟达通过开发针对深度学习优化的GPU,迅速在AI领域取得了领先地位。

英特尔年底就消失?
在播客中,他们认为在年底前,英特尔有可能不复存在。这种风险绝对存在。

英特尔的消失,无疑是对美国国家声誉的巨大打击,对美国领导关键产业的能力的打击。

而且,谁能接替英特尔,接过这一火炬?

Ian King最后表示:

我已与英特尔最激烈的敌人交谈过,与那些多年来在英特尔手中遭受苦难的公司高管交谈过,他们坦率地表示,我们作为一个行业,不能承受英特尔失败。我们需要英特尔回归。

文章来自:51CTO

Loading

作者 yinhua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