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储能、充电设施,这些产业其实有了密切的关联,涵盖了能源的收集、储存与利用,而为了更高效以及成本更低的方式去利用这些清洁能源,光储充一体化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

不仅如此,为了进一步提升能源的高效协同利用,不少设施采用了智能算法,目前智能化已经在储能应用中进入到了快速发展阶段。

智能调度技术

所谓智能化调度,即通过智能管理系统(EMS)对光伏发电、储能系统和电动汽车充电进行实时监控、数据分析和优化调度,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系统稳定运行。

这个系统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连接光伏、储能、电网和其他关键设备,实时监测并采集光伏发电量、电池充放电状态、负荷需求等能源相关数据。同时借助大数据分析和AI技术,预测光伏发电量、峰谷负荷、能源消耗模式等情况,为系统运行和调度提供决策支持。

最后再根据数据分析和预测结果,智能调度光伏发电和储能系统的运行模式,实现最优的能源调配和利用效率。

比如目前江苏昆山南星渎绿能e站二期工程采用基于大模型的微电网控制技术,输入当日及次日气象数据后,AI可预测光伏出力和充换电负荷,自动生成储能充放电策略,使光伏消纳率提升至99.7%,储能日均放电量增加48.12千瓦时,综合收益提升了14.07%。

并且在昆山项目中,全站采用3D数字孪生模型,实时关联设备运行状态,支持自动巡航、告警提示等功能,运维效率提升30%以上,目前已是苏州规模最大的光储充换综合能源站。

此外,华为数字能源的解决方案则通过智能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构建光储充系统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实现设备健康度监测与故障预警。

通过智能调度技术,还能够实现多能互补和双向互动,当系统支持光储充一体化运行时,剩余电力还可进行存储或者反哺电网。上海徐汇区三汇路充电站便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通过储能系统平抑光伏波动并参与电网调峰。大同樊庄充电站利用储能灵活调整充电功率,降低运营成本。而华为推出的光储充一体化方案通过协同调度降低变压器容量需求40%,同时提升光伏自消纳率50%。

此外,智能化应用还能进行安全监控与故障预警,比如厦企研发的电气火灾智能探测系统,通过AI算法实时监测储能、充电全系统,实现直流电弧故障毫秒级响应,填补了国内空白。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持续增长,据数据显示,2025年2月,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达到了49.5%,较去年同期提升了15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在当月的汽车零售市场中,近一半的消费者选择了新能源汽车。

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随着可再生能源的普及和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对光储充一体化技术的需求将持续增加。有业内人士预测,在未来,光储充市场将超万亿元规模。

光储充一体化持续推进

从市场数据来看,在政策支持与技术降本双重驱动,2025年全球光伏装机预计超560GW,储能容量突破220GWh,极大推动了光储充一体化进程。例如福州的光储充检站,是国内首个融合屋顶光伏、户外储能、电池检测的综合体,支持快充(能够20分钟充满),日均服务车辆数是传统站3倍。

长沙㮾梨光储充检站则建设了全国首座“光伏+超充+检测”一体站,配备600kW超级快充,智能运维系统实现无人化管理,年减排CO₂超200吨。

同时光储充一体化体大提升了能源转换效率,如智光电气的级联型高压储能系统转换效率超90%,支持构网型运行,为电网提供惯量支撑;广州100MW独立储能电站年消纳清洁能源超7000万千瓦时,提升电网稳定性。

从科技创新的角度来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如光伏发电效率提高、储能系统稳定性和寿命延长,超充和V2G等技术逐渐成熟,光储充一体化技术将不断取得突破,进而推动光储充一体化行业快速发展。

并且近年来政府陆续出台了多项相关政策来推动这一项目的实施,例如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2021- 2035年)》中明确提出鼓励“光储充放”多功能综合一体站的建设。而且多地明确2025年前充电场站免容量电费,将进一步改善投资回报。

在地方层面,据不完全统计,超过24个省市(自治区)发布了光储充支持政策。部分地区还通过实施财政补贴等措施来鼓励光储充一体化项目的建设。

当然,目前的光储充一体化仍然面临这一些挑战。例如初始的投资成本过高,其中储能系统占到项目成本的50%以上,需要以来精准的负荷预测和电价政策来支持。如果场景定义不准确,容易造成资源浪费。此外,光伏发电、能量存储和充电系统之间的协调与管理存在一定挑战。

此外,若终端电力销售不及预期,即充电车辆数量不足,将影响光储充一体化项目的盈利性。因此企业在电站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需精准评估当地充电需求,以确保项目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性。

当然,光储充一体站的建设,加上智能化的加入,其初衷不仅是为了让能源更有效率的运转,同时还可以大大减少运维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一体站的运维效率。

例如在浙江金华义乌市,一座光储充一体站预计一年累计发电量可达91.2万度,减少约818.05吨的碳排放。而湖南娄底的一体站利用雨棚顶安装147千瓦光伏发电系统1套, 配置90千瓦/304千瓦时储能设备和26台120千瓦直流一体式充电桩设施,年发电量约18万度,可供52台新能源车同时充电。

小结

光储充一体化智能调度的核心在于通过AI和大数据实现多能互补与动态优化,典型案例已覆盖城市充电站、高速服务区、工业园区等场景。随着新能源汽车普及和“双碳”目标推进,光储充一体化将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节点,推动能源结构绿色转型。

文章来自:电子发烧友

Loading

作者 yinhua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