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毫米波雷达依据工作频段的不同,主要划分为 24GHz、77GHz 以及 60GHz 等三类。各个频段均有众多厂商积极展开战略布局。其中,矽典微精准锚定 24GHz 毫米波雷达领域作为切入点,成功跻身毫米波雷达市场。

现阶段,矽典微正不断强化研发力度,其产品矩阵逐步完善,并已成功跻身智能家居、楼宇自动化以及康养等领域头部企业的核心供应体系。随着产品矩阵的不断丰富与标杆项目规模化落地,矽典微正逐步挖掘并拓展 24GHz 毫米波雷达在新场景下的应用潜力。

就在近期的IOTE 2025国际物联网展上,矽典微再次发布三款新品:ICL111A AiP毫米波传感器SoC、ONELAB毫米波传感器开发套件以及XenG系列挥手手势识别传感器。
wKgZPGjCKkeAUDHxAATLryjwboc642.png
矽典微AiP SoC ICL111A
节省90%空间、μA级功耗!5.5mm超小雷达问世
毫米波传感器能做到多小?矽典微的答案是——5.5×5.5mm。

矽典微CEO徐鸿涛博士指出,当前毫米波雷达面临着五个挑战:一是板载天线占空间,模组体积冗余大;二是对环境敏感,安装环境易干扰,天线适配挑战高;三是成本,板载设计耗材贵,测试成本飙涨快;四是量产流程复杂,良率提升难稳定;五是天线设计门槛高,开发时间长。

新发布的ICL111A正是为了解决这些痛点而生。把射频前端和智能处理器封装在AiP芯片中,让原本占空间的设计被浓缩到一个指甲盖大小的芯片里。对行业厂商来说,意义不止于“更小”,更是能让智能照明、超薄终端和IoT设备在有限的空间内,获得完整的传感能力。
wKgZPGjCKmeAa6BEAA8IAoRRT-Q714.png

通常一款毫米波传感器的尺寸约为20×20 mm。矽典微将整个模块缩小到仅5.5×5.5 mm,这意味着天线可以集成在芯片内部。高度集成的设计让模块面积大幅减小,占用系统空间节省约90%。让空调厂商能用更小空间做毫米波功能。让智能家居产品能用更小的外观尺寸和长时间电池供电工作。

此外,该技术还支持灵活的封装形式,例如单模组可做到12×12 mm,或非常窄的6×23 mm形态,在实现更紧凑外形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了在筒灯、智能屏控、智能风扇等各类小型化设备中的适配能力。wKgZPGjCKnSAXaK2AAvFzMGdDKo671.png

徐鸿涛博士指出,ICL111A不仅有效降低了成本,更大幅提升了易用性。该产品无需客户进行天线开发和高频板材加工,矽典微提供标准化组装服务,全面把控天线品质,客户只需要做贴片测试,研发周期可缩短至天级。

徐鸿涛博士指出,此前在毫米波雷达上实现手势识别被视作高门槛,实则借助轻量化 AI 与小型化雷达传感器,此类交互体验已极易实现。基于 ICL111A 模块搭配端侧轻量化 AI,可达成复杂手势识别,即便单发单收毫米波雷达也能完成两到三种手势识别。

此次发布会上,矽典微还带来了新一代XenG系列手势识别传感器,包括XenG101G(1T1R)、XenG202G(1T2R)。两款产品同样具备小型化优势,通过增加接收天线数量(从1T1R升级到1T2R),智能识别更复杂的三维手势识别功能,提升了交互层级和应用范围。

wKgZO2jCKoyAOJ7EAAlU3uo0Ou4975.png

XenG101G可自主探测人体靠近并触发唤醒机制,且能精确统计挥手频次。此外,它还赋予用户高度灵活的配置权限,可根据需求自由设定不同挥手次数所对应的功能,适用于智能照明、开关控制等场景。

在XenG101G的基础上,XenG202G进一步提升了交互能力,引入三维手势轨迹追踪技术,不仅能够精准辨识操作方向,还支持滑动、双击等多种复杂手势指令。矽典微在展会现场特别呈现了该设备对五种不同手势的精准识别演示。该产品用于智能安防、家电控制、模式切换等更高阶的应用场景。

wKgZPGjCKp-AFO6vAAg_CvEpAP4247.png

通过ICL111A AiP毫米波传感器SoC、XenG系列挥手手势识别传感器新品的发布,矽典微再一次丰富了产品线,并扩大应用场景,以高集成度与精准感知能力赋能智能家居、安防监控及消费电子等领域,为不同领域的客户提供更高效、灵活的解决方案。

ONELAB生态化战略启动,从概念到量产仅数月
当前,矽典微的产品已经赋能多种智能终端产品,包括人体存在传感器、太阳能一体机、空调等。在接受电子发烧友网采访时,徐鸿涛博士提到,矽典微为不同类型的客户提供差异化合作模式:
第一类面向具备自主研发能力的专业雷达方案商,矽典微提供底层毫米波芯片及深度技术支持,开放芯片核心能力,赋能客户自主开发定制化的硬件与算法系统;
第二类则面向更广泛的开发者和企业,提供从芯片、硬件、天线到基础算法的一站式参考设计,客户可基于成熟方案快速适配应用场景,进行二次开发并加速产品落地。

据了解,矽典微已助力头部客户实现从概念到产品上线仅用五个月的突破性进展。

矽典微推出面向开发者的标准化硬件平台,旨在将研发周期压缩至2-3个月,显著降低技术门槛。通过“开放赋能(Open & Empower)”,ONELAB整合工具链、案例库、算法与硬件资源,并提供M0标准版和M4性能版两种套件选择,助力更多团队快速创新、平民化进入毫米波应用生态。
wKgZPGjCKquADG1VAA31KjR4mtA973.png

“原来做一个毫米波雷达产品可能是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我们是希望把整个时间周期缩短到一两个礼拜的时间。这是我们努力在做ONELAB战略生态重要原因”,徐鸿涛博士指出。

小结:
矽典微认为,24GHz还有非常广阔的市场机会。谈及未来的产品计划,徐鸿涛博士透露,公司将持续深耕并拓展多发多收产品线;而在交互类产品领域,则会借助前沿 AI 技术,推出能够实现自定义手势功能的创新型产品。

围绕“小型化、平民化、低功耗”,通过技术创新与生态布局,矽典微正加速释放24GHz毫米波雷达的创新潜力,为智能化场景提供更高效、灵活的解决方案,推动其在存在感知、轨迹识别、交互等新兴场景的应用边界持续拓展,进一步激活该频段的存量升级与增量替代空间。

文章来自:电子发烧友

Loading

作者 yinhua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