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5日,“第十届上海 FD-SOI 论坛” 在上海举办。本次论坛由芯原股份、新傲科技和新傲芯翼主办,SEMI中国和SOI国际产业联盟协办。芯原股份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戴伟民发表了开幕致辞,介绍了此次会议的背景,并分享了自己对于FD-SOI的理解。

FD-SOI和FinFET,两条腿走路

首先,戴伟民复盘了FD-SOI(全耗尽硅型绝缘体上硅技术,Fully Depleted Silicon-on-Insulator)‌和FinFET(鳍式场效应晶体管,Fin Field-Effect Transistor)的历史和二者的技术细节对比。

2001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胡正明教授、Tsu-Jae King-Liu(刘锦江)教授与 Jeffrey Bokor教授提出了两种将CMOS工艺技术延伸至20nm以下的解决方案,这两项技术分别是FinFET和FD-SOI。

其中,FinFET采用3nm薄体结构,通过立体设计提升源/漏极性能;FD-SOI则以平面 2D 结构为核心,二者共同为后续半导体工艺微型化奠定了关键技术基础,也形成了长期并行发展的两种技术路径。

image.png

自从FD-SOI和FinFET诞生后,二者经历过路线之争。戴伟民认为未来AIoT时代,需要用FinFET和FD-SOI两条腿走路。FinFET更多用于12nm以下高性能的数字芯片领域,FD-SOI则凭高集成、低功耗和低成本等特性,以及极富竞争力的NRE费用以及广阔的生态环境,能够在嵌入式或边缘计算领域发挥优势。

事实上,目前产业界已经不会再简单地将FD-SOI和FinFET直接比较。其实FD-SOI和FinFET就是人们对美食选择,无论是中餐还是法式大餐,要根据食客的具体需求选择。比如用户有高端需求,针对高性能可以不计成本的投入,那么就可以选择FinFET,如果客户需要单芯片实现IoT完整功能,FD-SOI则是更好的选择。”

image.png

根据戴伟民分享,从具体的应用领域上来看,FD-SOI未来在会在IoT、5G、图像传感器、自动驾驶、毫米波雷达、长时间待机等应用上,FinFET则会在云数据中心、高性能服务器、前沿消费电子、连续高性能应用、AI、边缘计算等领域发挥巨大作用。

image.png

现在产业界是两条腿走路,但是FD-SOI这条腿非常强壮。FD-SOI离不开两项关键创新技术的支撑。一是在体硅基底之上制备一层超薄的绝缘层,这层绝缘层被称为埋氧层(Buried Oxide,简称 BOX);其二,是采用极薄的硅膜来构建晶体管的沟道,且该沟道需达到“全耗尽”状态,即沟道内的载流子(电子或空穴)可被栅极电压完全控制,不存在未被耗尽的载流子区域。得益于此,FD-SOI拥有巨大优势。

戴伟民介绍,FD-SOI核心结构具备四大关键特征:超薄体(Ultra-thin body)、超薄埋氧层(Ultra-thin box)、全介质隔离(Full dielectric isolation)、无沟道掺杂(No channel doping)。具体来看,FD-SOI以带有超薄埋氧层的体硅为基底,顶部覆盖超薄硅层作为晶体管沟道,这种结构让栅极对沟道的控制能力大幅提升,相比传统平面体硅晶体管(Planar Bulk Transistor),更适合工艺缩放(scaling),能在更小尺寸下保持稳定性能。

image.png

FD-SOI市场正在快速扩张

FD-SOI行业从2012年至今,展现其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完整历程,而2024年成为 FD-SOI先进工艺爆发年:

技术奠基期(2012~2014 年):2012年意法半导体(ST)推出28nm FD-SOI平台,开启工艺商业化;2013年Soitec突破FD-SOI高质量衬底技术瓶颈,解决上游材料关键难题,同年首届上海FD-SOI论坛举办,搭建行业交流平台;2014年三星(Samsung)获得ST 28nm FD-SOI工艺授权,芯原同步与三星展开技术合作,上海新奥则获得Soitec的Smart-Cut技术授权,产业链上下游开始联动。

工艺迭代期(2015~2018 年):2015年格罗方德(GF)推出22nm FD-SOI代工平台(22FDX),芯原随即与之合作布局IP与设计服务;2017年GF推出 FDXcelerator生态计划,加速技术落地;2018年基于FD-SOI技术的芯片密集发布,如恩智浦i.MX7/i.MX8应用处理器、索尼新一代 GPS 芯片、Eutelsat通信 SoC等,同时国内企业如君正、瑞芯微、复旦微、国科微等宣布采用22nm FD-SOI工艺设计物联网芯片,技术应用从国际向国内延伸。

先进工艺突破期(2022~2024 年):2022年GF与ST联合投资12nm FD-SOI工艺,欧盟同步推动相关产业布局;2024年成为FD-SOI先进工艺爆发年——3月 ST与三星联合发布集成嵌入式相变存储器(ePCM)的18nm FD-SOI技术,性能提升且功耗降低,计划 2024 年下半年启动基于该技术的新一代STM32 MCU采样,2025年下半年量产;6 月法国CEA-Leti推出包含 10nm、7nm FD-SOI的 FAMES试点产线,43家电子产业链企业参与,推动FD-SOI向10nm以下先进节点迈进。

image.png

据戴伟民分享,近年来FD-SOI 市场也呈现高增长态势。数据显示,FD-SOI市场规模将从2022年的9.3亿美元增长至2027年的40.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4.5%。

image.png

这种增长主要由三大领域驱动:一是物联网,随着智能设备普及,低功耗芯片需求激增,FD-SOI 的长待机特性恰好契合;二是汽车电子,新能源汽车对 MCU、雷达芯片的需求爆发,FD-SOI 的高可靠性与抗干扰性能满足车规级要求;三是边缘 AI,边缘设备对“能效比” 要求极高,FD-SOI 能在低功耗前提下保障 AI 推理性能,成为边缘计算的优选方案。

image.png

芯原作为国内FD-SOI生态的核心参与者,在产业链中充当“连接者”角色。芯原基于 GF 22FDX工艺开发了60余款模拟与数模混合IP,包括基础IP、DAC IP、接口协议IP 等,同时拥有丰富的射频(RF)IP 与基带IP组合,涵盖BLE、BTDM、Wi-Fi 6、802.11ah、802.15.4g、Cat-1、NB-IoT、GNSS 等无线通信标准。所有RF IP均通过硅验证,基带 IP 可提供完整解决方案,累计向45家客户授权FD-SOI IP 核超300 次,IP商业化程度领先。

芯原基于FD-SOI提供交钥匙设计服务,拥有43个面向全球大客户的芯片设计项目,其中33个已进入量产阶段,核心案例包括:

自适应体偏置(Adaptive Body Biasing)技术应用:全球首次将该技术用于FD-SOI芯片设计,相比28nm体硅工艺功耗降低55%,采用2节AA电池可实现2 年续航,累计出货超1亿颗,成为低功耗物联网芯片的典型方案。

32 位 Cortex-M系列首款22nm MCU:支持蓝牙5.3低功耗协议,配套完整 MCU软件SDK,集成SRAM,填补了22nm FD-SOI在MCU领域的空白。

image.pngimage.pngimage.png

戴伟民介绍,作为FD-SOI产业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FD-SOI论坛规模持续扩大。2013年首届仅50人参与,2019年第七届参会人数突破450人,2024 年第九届在上海浦东香格里拉酒店举办,吸引299人出席,参会者涵盖GF、三星、ST、Soitec、IBS等国际头部企业代表。

论坛从早期的技术交流,逐渐聚焦 “FD-SOI 技术优势与 roadmap”“FD-SOI 设计实现” 等核心议题,成为产业链各方对接技术路线、探讨应用方向的关键桥梁。芯原则从 2013年起连续八届承办该论坛,深度参与生态建设。

文章来自:电子工程世界

Loading

作者 yinhua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