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印度宣布激励本土半导体制造业并启动国家任务以来已经一年半了,但进展却很缓慢。
就在美国科技巨头美光公司宣布将投资近 30 亿美元(23 亿英镑)在西部古吉拉特邦建设一座组装和测试工厂几天后,台湾科技巨头富士康退出了与印度 Vedanta 的 195 亿美元合资企业。
当地媒体称,至少另外两家公司的计划似乎已陷入停滞。
但在莫迪政府等待芯片制造商提供高价值投资以匹配 100 亿美元激励支出的同时,它一直在签署一系列技术合作伙伴关系,以使该行业站稳脚跟。
继与美国就关键和新兴技术(iCET)达成协议以加强半导体供应链的双边合作后,印度上周与日本签署了类似的谅解备忘录。
另外,至少三个印度邦已经宣布了旨在确保该领域投资的单独政策。
卡内基印度公司研究员Konark Bhandari表示,虽然慷慨的补贴和强有力的政策推动为该行业的腾飞奠定了跳板,但时间至关重要,技术转让将是印度成为制造业中心的关键。
他表示:“企业是否承诺引进这些技术将取决于多种因素的结合,例如商业环境、国内市场、出口潜力、基础设施和人才。”
就目前情况而言,这个谜题似乎只有部分已经解决。
先进的半导体技术在汽车行业向气候友好型电动汽车的转型以及人工智能应用的开发中也发挥着关键作用。
印度占全球芯片需求的5%。德勤 (Deloitte) 表示,由于智能手机、消费电器和自动驾驶汽车等新趋势的普及,到 2026 年这一数字可能会翻一番。
毫无疑问,印度国内市场显然正在蓬勃发展。但在芯片生产价值链的关键阶段——产品开发、设计、制造、ATP(组装、测试和封装)和支持——印度仅在设计功能方面拥有强大的影响力,而在涉及到芯片生产时,印度将不得不从头开始。
德勤合伙人 Kathir Thandavaryan 告诉 BBC:“印度拥有全球 20% 的芯片设计人才。有 50,000 名印度人从事这项工作。”
大多数半导体制造商——包括英特尔、AMD 和高通——也在印度拥有最大的研发中心,利用当地的工程人才。
然而,根据德勤的说法,获得训练有素的人员可能成为公司的主要阻力,当投资开始流入时,估计需要 25 万人在整个价值链上工作。
因此,该领域加强产学合作至关重要。
值得赞扬的是,政府一直在努力实现这一目标,例如通过“芯片启动”计划培训 85,000 名工程师。
专家表示,许多其他因素——例如物流、基础设施和效率全球排名的提高,以及更稳定的电网(半导体制造的关键先决条件)——都增强了印度参与这场全球竞赛的准备。
地缘政治似乎也对印度有利,美国越来越关注寻找中国以外的替代地点,以外包其部分半导体供应链。
Thandavaryan表示,印度作为一个日益亲密的盟友,可以成为寻求外包支持职能的美国公司的一个可行的“朋友支撑”目的地。
但其保护主义贸易政策,特别是其在 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等多边贸易协定中的缺失,可能会付出高昂的代价。
“如果总部位于中国的半导体公司要实现多元化,那么如果将其转移到越南,他们不太可能面临适用于其零部件的关税方案的重大变化。这是因为参与其中的国家之间可能会更加统一。相同的区域贸易安排,”班达里先生说。
这个以软件实力闻名的国家实际上并不具备硬件能力。由于缺乏有利的生态系统,制造业占GDP的比重多年来一直停滞不前。
专家表示,印度需要进行“根本性且持久的改革”来改变这一现状,并使其半导体使命取得成功。
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负责全球创新政策的副总裁斯蒂芬·埃泽尔 (Stephen Ezell) 告诉 BBC:“这需要解决海关/关税、税收和基础设施等投资障碍。”
“如果激励措施是吸引半导体 ATP 或晶圆厂的首要战略,印度将无法与中国、欧盟或美国等竞争对手进行长期竞争。”
这主要是因为印度的半导体激励政策只是世界上众多半导体激励政策之一。欧盟或美国等集团同时提供的补贴要大得多。
大多数公司也不会为了补贴而立即转移业务,“因为它们拥有供应商、合作伙伴、消费者和物流网络的现有生态系统——所有这些都使得它们很难将业务转移到其他司法管辖区”,先生说。班达里。
专家表示,印度的补贴也可以得到更好的引导。
目前,它在芯片制造价值链的各个末端提供这些服务。相反,该国可以发挥其优势。
例如,它可以投资工程师培训学校,或者加倍提高在半导体ATP和设计支持方面的竞争力,而不是在芯片的实际制造上,因为芯片的实际制造是资本密集型且酝酿期长的。
Ezell先生警告说,政府绝不能陷入专注于捏造事实的“闪亮物体综合症”。
然而,他补充说,在这一领域具有竞争力将标志着“国家的重大技术飞跃”,政府尝试在这一领域寻求更多投资是正确的。
Bhandari表示,随着国内电子产品产量突破 1000 亿美元大关,缺乏国内制造设施也会“对印度的进口成本产生严重影响”。
Bhandari先生表示,这是“纠正先前失误的新机会”。“地缘政治明星们已经联合起来,为这个机会提供帮助。在一个供应链支离破碎的动荡世界中,印度发现自己正处于十字路口——它要么认真尝试培育硬件制造业,要么放过另一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