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重构与国内芯片自主化浪潮的双重驱动下,EDA 作为 ‘芯片之母’ 的战略价值愈发凸显。启芯领航历经十年沉淀,完成从事业部到独立公司的蜕变,凭借 100% 自主研发的硬件验证系统与接口 IP 两大核心产品线,在EDA/IP行业崭露头角。近日,启芯领航创始人廖鼎鑫系统拆解了企业的技术战略、产品优势与行业思考。
image.png?imageView2/2/w/550
启芯领航创始人廖鼎鑫
从事业部到独立主体
启芯领航的故事始于 2015 年,最初作为某芯片设计初创公司的内部事业部。2023 年底,创始人廖鼎鑫联合投资方完成团队独立剥离,正式成立启芯领航,70 余名核心成员全员留任。
‘很多人对启芯领航的名字感到陌生,因为我们今年才正式更名独立运营,但硬件验证系统的研发其实始于 2018 年底,至今已有七年时间。’ 廖鼎鑫介绍道。公司成立之初便确立了 ‘双轮驱动’ 的产品战略:一方面聚焦数字芯片前端验证核心环节,打造硬件验证系统;另一方面深耕接口 IP 领域,形成 USB 、 PCIe 、RDMA等系列产品布局。廖鼎鑫着重强调硬件验证系统产品已经取得了国内外头部数字芯片客户的认购和复购,充分证明了产品得到了市场认可。
值得关注的是,启芯领航始终坚守 100% 自主研发的技术路径。’EDA 行业没有捷径可走,我们杜绝任何拿来主义的快速迭代方式,所有软件功能都由工程师从零编写。’ 廖鼎鑫坦言,从零研发,初期难免面临产品稳定性挑战,但核心优势在于问题可追溯、迭代响应快,’工程师对代码逻辑了如指掌,遇到 bug 能快速定位修复,这种深度掌控力是技术持续迭代的基础’。
EDA硬件验证更需要算法驱动
在 EDA 的硬件验证领域,海外三巨头垄断多年,国内企业面临着技术差距与客户信任的双重考验。启芯领航能实现头部客户突破,核心在于其产品精准击中了 AI 时代芯片设计的核心痛点 —— 随着 CPU、GPU 等算力芯片规模激增,传统软件仿真已难以满足复杂设计的验证需求,而传统硬件系统与客户设计的布线资源不匹配、编译效率低等问题,成为制约验证流程的关键瓶颈。
针对这一行业难题,启芯领航给出了 ‘算法优化 + 架构创新’ 的双重解决方案。’硬件验证的核心挑战是让客户设计与验证系统的硬件资源高效匹配,我们通过自研算法将关键路径优化为直接连接,最大限度缩短传输距离,提升编译性能,降低编译时间。’ 廖鼎鑫解释道。
产品易用性是启芯领航的另一大亮点。’验证工程师只需关注少量参数即可完成配置,无需投入大量精力学习操作流程。’ 廖鼎鑫强调,硬件验证系统作为高价值复杂系统,客户复购率是产品成熟度的核心指标,’头部客户愿意为高价设备买单甚至复购,本质是对我们产品性能与易用性的双重认可’。
高性能硬件系统与高性能IP产品布局
启芯领航最新一代MimicPro3, 被誉为“目前国内少数直接对标海外巨头的最新产品”。MimicPro3搭载了AMD Versal™ Premium VP1902 芯片,容量密度及性能上都有翻倍提升,系统规模支持到340亿门,配备大容量的硬件存储空间,性能对标国际先进产品,可大幅提升仿真验证效率,为超大规模ASIC/SoC的硬件验证提供强大支持。
image.png?imageView2/2/w/550
新一代硬件仿真与原型验证一体化平台MimicPro3 Hex
MimicPro3 的其他特性还包括:
(1)相较于上一代产品,系统的片内存储容量提升了4倍,在用户存储空间方面提升了7倍,板载预留波形存储内存更是提升了15倍;
(2)配备自研RTL综合器和智能化全自动编译器,编译速度比单线程Vivado 快5倍,支持Memory模型/时钟自动处理;
(3)提供全场景验证模式,ICE、XTOR等多种方案,将设计周期进一步左移;
(4)提供多种高级调试功能,支持全信号可见性、触发条件设置及波形抓取。解决FPGA 平台调试信号被优化的难题,实现所有信号可调试。
在 IP 领域,启芯领航同样构建了一些优势。
支持USB2.0至USB3.2全协议的USB控制器IP
启芯领航是国内唯一支持USB2.0至USB3.2全协议覆盖并通过USB-IF认证的厂商,产品具有面积小、功耗低、灵活配置等特点,已经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服务器、工控等领域。目前使用启芯领航 USB IP的芯片出货量已过亿。
支持最高Gen5x16协议的PCIe控制器IP
启芯领航PCIe Gen5 EP控制器支持最大Gen5速率及16条链路,包含丰富的协议特性,能够广泛应用于高性能计算/AI/服务器/存储/无线/视频图像/嵌入式及汽车电子领域,现已完成开发并进入商用阶段。
支持400Gbps 吞吐量的RDMA IP
启芯领航 RDMA IP配置灵活的Ethernet控制器,最高支持100G 802.3标准协议,可支持单路/多路工作模式。该RDMA最高支持400Gbps吞吐量,
在物联网/企业网络/广域网及云计算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另外,廖鼎鑫也透露公司正在PCIe 6.0及其他高性能IP方面尝试。
EDA需要长期生态共建
谈及企业发展战略,廖鼎鑫明确提出 ‘短期深耕单品,长期生态共建’ 的路径规划。’所有 EDA 公司都应先把工具做精做极致,而不是急于扩张或盈利。’ 他认为,国产 EDA 替代不能依赖情怀,更需要以产品实力说话,’只有工具真正解决客户痛点,性能超越海外竞品,才能实现可持续的替代’。基于这一理念,启芯领航短期内将持续聚焦硬件验证系统的迭代优化,通过服务头部客户暴露问题、打磨产品 ——’头部客户的设计最复杂,能为我们提供最好的技术打磨土壤,这是提升产品成熟度的宝贵资源’。
在市场拓展方面,启芯领航采取 ‘关键客户战略’,集中资源服务头部数字芯片设计公司,同时通过 ‘老带新’ 模式培养应用工程师团队,快速积累行业经验。融资方面,公司计划在 2025 年实现盈亏平衡,当前融资主要用于新产品线研发,但始终坚持 ‘谨慎布局’ 原则。开发新 IP 前必须找到优质阿尔法客户配合验证,同时做好市场规模测算,避免盲目投入。“在开发之前我们会非常的谨慎,做很多轮内部的讨论,IP最核心是验证,如果找不到一个好的客户最好不要做,毕竟IP投入资金量很大,如果没有产出千万不要做。”廖鼎鑫建议道。
产品要在服务过程中迭代
“对于所有的硬件公司来讲,核心还是在服务客户的过程当中打磨自己的产品。”廖鼎鑫反复强调道,“海外巨头都是80年代开始,经过了几十年发展,通过不断服务客户从而提升成熟度。即便目前国产替代大背景下,大多数客户仍然不会为情怀买单,需要产品和工具真正具有强大性能,并且切实解决客户的痛点。”
文章来自:电子工程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