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的乌镇,当全球互联网精英还在热议Web3.0的演进方向时,一场关于AI算力基础设施的静默革命,已在峰会现场的一则发布中显露峥嵘。会议现场,中科曙光发布全球首个单机柜级640卡超节点ScaleX640,为如火如荼的算力竞争注入了新的变量。
这款被命名为ScaleX640的超节点,凭借“一拖二”高密架构和单机柜640卡超高速总线互连,构建起大规模、高带宽、低时延的通信域。据介绍,两个ScaleX640即可组成千卡级计算单元,在MoE万亿参数大模型训练等前沿场景中,性能较传统方案提升30%~40%,单机柜算力密度更是激增20倍。
这一突破并非偶然。ScaleX640通过软硬件协同全局优化,融合超高速正交架构、超高密度刀片、浸没相变液冷及高压直流供电等多项技术创新,使PUE值低至1.04,远优于行业平均水平。长达30天以上的长稳运行可靠性测试,更为其支持10万卡级超大规模集群部署提供了坚实保障。
可见,ScaleX640通过算、存、网、电、冷一体化紧耦合设计,整合超高速正交架构、浸没相变液冷、高压直流供电等关键技术,实现软硬件协同全局优化,破解了单芯片性能提升边际效应递减的行业困局。
从行业价值来看,ScaleX640最引人注目的不仅是性能表现,更是其采用的AI计算开放架构。与传统封闭式架构不同,该架构在硬件层面支持多品牌加速卡,在软件层面兼容CUDA等主流计算生态,构建起软硬件协同、生态开放的国产智算新范式。中科曙光总裁助理、智能计算产品事业部总经理杜夏威表示:“我们联合20多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布AI计算开放架构,旨在解决国产化进程中高端芯片算力不足、标准不统一、软硬件协同难等问题。ScaleX640正是这一架构的实践成果,有助于推动AI算力从‘昂贵资源’转变为‘普惠基础设施’。”
当前,国产算力正面临高端芯片算力不足、标准缺失、软硬件割裂、协作成本高等多重挑战,如何跨越“技术可行”到“商业可用”的鸿沟,成为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关键。ScaleX640的问世,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ScaleX640的发布,进一步推动了国内超节点领域的技术竞合。今年以来,华为、阿里云、新华三、浪潮信息等头部企业纷纷布局这一赛道,形成了差异化技术路线:华为推出由12个计算柜和4个总线柜构成的昇腾384超节点,主打政企大客户市场,已累计部署数百套;阿里云磐久128超节点集成自研CIPU2.0芯片,推理性能显著提升;浪潮信息元脑SD200聚焦用户体验,将token生成速度作为核心指标,实测达8.9毫秒。
尽管技术路径各有侧重,但超节点成为行业共识的趋势已然明确。有算力从业者预计,2026年超节点将成为智算中心的主流产品。杜夏威认为,不同厂商的差异体现在集成化程度和产品化积累上。中科曙光的优势在于长期深耕系统层级设计,拥有万卡级别调试经验,既包括硬件产品化打磨,也涵盖软件与业务场景的实际测试调优,最终确保产品“用得起来,而非停留在噱头层面”。
文章来自:电子发烧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