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火炬传递现场,全球首款搭载5G-A技术的人形机器人“夸父”以“0号火炬手”身份,从深圳市民中心奔向莲花山公园。这个手持1.6公斤火炬、全程无人工陪跑的机器人,以拟人化姿态完成百米接力,标志着5G-A与具身智能的融合从实验室测试迈入真实场景验证的关键节点。

在普通人眼中,“夸父”奔跑、挥手、交接的连贯动作,仿佛是科幻电影场景的复刻。但对技术团队而言,这百米路程的每一步都暗藏着通信技术与机器人技术的精密协作。值得注意的是,“夸父”未进行特殊硬件改造,仅通过升级运动控制算法和5G-A远程操控技术,便在复杂动态场景中展现出卓越的泛化能力。火炬传递过程中,机器人需实时感知环境、规划路径、执行动作,这对5G-A网络的上行传输能力与稳定低时延特性提出了极高要求。

这场挑战的破局关键正是5G-A技术。为保障传递顺利,中国移动对沿线20余个站点进行全面技术优化,为机器人火炬手构建起信息“高速公路”。在高速率、低时延的稳定通信支撑下,机器人不仅实时回传第一视角高清画面,更实现了无需技术人员陪跑的精准控制。5G-A网络的高带宽特性,使其能够实时传输高清视频、关节姿态数据与控制指令等多类型关键信息,为云端决策提供坚实支撑。

“夸父”的成功并非孤立案例。日前,中国移动联合乐聚、南方电网、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等跨领域合作伙伴,发布业界首个基于5G-A的具身智能机器人电网巡检应用示范。在该示范项目中,具身机器人已能独立完成电力巡检,并替代人工在高压、高温等危险环境下,完成实时测温、仪表数据读取、电柜开关操作等作业。据南方电网数据,具身智能机器人充满电后,巡检效率提升达84%。

从赛场到产线,5G-A赋能的具身智能正逐步从实验室走向真实场景:四足机器人从室内走向室外,在工厂承担巡检任务;人形机器人进入生产环节,完成重复性作业。而要实现具身智能从“道具、玩具、工具”到“伙伴”的角色跃迁,最终迈向“通用人工智能”的产业终极目标,强大且广泛的网络连接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支撑。

行业专家指出,当前5G-A与具身智能的融合仍处于“工具化应用”初级阶段,但已展现出向更高阶发展的清晰路径。随着网络速率、时延、连接数等关键指标持续优化,以及AI算法不断迭代,具身智能有望实现从“道具、玩具、工具”到“伙伴”的角色升级,最终向“通用人工智能”的终极目标迈进。

在这一进程中,5G-A的“融智”特性将愈发凸显。一方面,AI技术规模化落地需要5G-A提供高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的承载能力;另一方面,5G-A网络的复杂性也需要AI技术实现自优化、自运维,两者形成“双向赋能”的良性循环。

随着5G-A网络覆盖持续扩大和应用生态不断丰富,人形机器人将不再局限于实验室和特定场景,而是真正融入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这不仅是技术的跨越,更是人类与智能机器共处新纪元的开端。

文章来自:电子发烧友

Loading

作者 yinhua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