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不同功率,光伏逆变器可分为集中式逆变器、组串式逆变器、集散式逆变器及微型逆变器,主要区别在于逆变器单体容量以及直接与其连接的光伏组件数量的不同。以微型逆变器为例,指的是功率等级通常在1千瓦以下的逆变器产品,此外还具备安装位置分散、控制粒度精细的特点。
随着今年已过大半,微型逆变器市场的发展趋势也相对清晰。到了第三季度,全球的微型逆变器市场延续了上半年的分化趋势。各大地区表现不一,有的地区需求高速增长,而有的地区需求却仍然疲软。
全球微型逆变器市场正在分化
首先来看欧洲市场,逆变器本身是光伏发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将光伏组件产生的直流电转化为电网传输和用户使用的交流电。而微型逆变器作为光伏逆变器的一种类型,主要应用于欧洲等分布式市场。
不过据欧洲光伏产业协会发布的《2024-2028年欧盟太阳能市场展望》报告显示,2024年欧洲户用光伏新增装机量从2023年的12.8GW急剧下降至5GW,同比降幅超过60%,创下近年来的新低。
与此同时,2025年欧洲光伏协会还预计2025年的欧洲户用光伏新增装机规模下降12.5%,这无疑让微型逆变器的市场也受到了影响。虽然前三季度,国内对欧洲的逆变器出口额达到191亿元,同比上涨4%。第三季度出口额为74亿元,同比上涨了5%。
同时,我国出口荷兰、德国、英国、匈牙利、捷克的逆变器金额同比呈现增长。但仅就户用储能来看,三季度新增了9.8GWh,同比减少9%。
拉美市场上,据机构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出口拉美逆变器金额为48亿元,同比下降16%,9月出口金额为5.29亿元。巴西是我国逆变器出口拉美的第一大市场,需求受到当地高利率影响,有所下降。
而澳洲需求则在快速增长,前三季度我国出口大洋洲逆变器金额23亿元,同比增长79%。第三季度出口金额13.4亿元,同/环比分别增加240%/157%。并且澳大利亚大储、户储需求均向好。仅看户储,随着7月1日澳大利亚启动户储扶持政策,推动需求快速增长。
亚洲需求在持续增长,尤其东南亚、中东表现突出。前三季度,我国出口亚洲逆变器金额170亿元,同比增长13%。中东的中东的阿联酋市场、东南亚的菲律宾、越南、缅甸市场呈现较快增长。
非洲表现亮眼,前三季度,我国出口非洲逆变器金额36亿元,同比大涨31%。南非与尼日利亚为我国逆变器在非洲出口的前两大市场,不过前三季度南非需求同比略微降低,尼日利亚市场同比增长。此外,阿尔及利亚、马里等小基数市场也在快速增长。
从企业来看,国内微型逆变器上市企业,主要为昱能科技、禾迈股份与德业股份。上半年,三家企业的微型逆变器业务都有所下滑,而三季度又将呈现怎样的情况。
昱能科技
微型逆变器业务作为昱能科技核心业务,整体呈现营收下滑但研发投入逆势增加的特点。财报显示,2025 年第三季度公司总营收2.92 亿元,同比下降53.98%,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65.61万元,同比下降120.53%。
业绩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微型逆变器的核心市场,欧洲分布式光伏需求疲软,叠加前期库存去化周期尚未完全结束,导致产品出货量及收入同步下滑,而昱能科技约90%以上收入来自境外。
同时,全球逆变器行业普遍面临“内卷式降价”,尽管微型逆变器技术门槛高,但禾迈、Enphase等头部企业也在优化成本,导致昱能可能为保份额而被动降价,压缩毛利率。此外,三季度研发投入3126.57万元,同比增长2.77%,也导致成本端的压力增大。
在产品上,昱能科技2025年推出的ELT-12储能逆变器(额定输出功率12kVA,效率96.5%),可与低压电池及DS3/QT2系列微逆组成交流耦合系统,具备离网供电功能,解决欧洲家庭“电网断电仍能持续用电”的痛点,实现“光储一体化”协同。
禾迈股份
禾迈股份是中国乃至全球微型逆变器领域的头部企业,其核心产品包括微型逆变器、关断器、储能逆变器及配套能源管理系统。财报显示,第三季度单季归母净利润为- 7538.7万元,同比下降230.01%,由盈转亏。
海关出口数据显示,7-9月禾迈微逆离岸0.45 GW,同比仅减少8%,但ASP 0.18$/W,同比大降22%。同时2024 年抢料时锁定的MOS、MLCC比现货价高15-20%,Q3继续消化这批库存,并且坚持“自研+自制”比例80%,产能利用率掉到55%,制造费用摊销大幅上升。
市场需求上,2025年三季度欧洲受假期影响,户用光伏安装节奏放缓,部分微逆订单延期交付,且前期市场库存去化尚未完全结束,导致采购需求阶段性收缩。尽管公司2024年在全球微逆市场份额达22%,美国以外市场占有率第一,但2025年三季度在价格竞争下,出货量与收入仍出现双降,份额短期面临挑战。
在拉美,尽管禾迈将其列为储能业务重点市场,但微型逆变器业务尚未形成规模化突破,且当地市场对价格敏感度较高,短期难以为微逆业务提供增量支撑。不过。不过受益于澳洲光伏装机需求增长,禾迈微逆业务或有零星出货,但未进入核心增长区域,对整体营收贡献有限。
技术上,公司在微型逆变器领域持续投入研发,重点推进“微逆+微储”一体化产品,如适配户用场景的光储混合微逆,支持组件级MPPT与储能系统协同控制,解决欧洲用户“电网断电备用”需求,2025年三季度研发投入中,约30%用于微逆与储能的协同技术开发,为后续产品升级奠定基础。针对工商业场景,研发高功率微逆产品,支持三相并网与多组件并联,降低单瓦成本。
德业股份
微型逆变器也是德业股份逆变器业务矩阵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财报看,第三季度,公司整体营收33.11亿元,同比上涨1.32%,但微型逆变器业务增速相对平缓,一方面受欧洲市场去库存周期影响,另一方面公司资源向高毛利的工商储逆变器倾斜,导致微逆收入增速低于储能逆变器整体水平。
2024 年德业在巴基斯坦、菲律宾等市场微逆出货同比增长超60%,2025 年第三季度延续这一趋势,巴基斯坦、印度、缅甸等新兴市场因缺电严重、电价高企,形成微逆刚性需求,德业凭借适配高温度、高湿度环境的微逆产品(如 IP67 防护、宽温运行设计),在新兴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针对欧洲市场,德业通过优化产品结构,针对阳台 DIY 场景推出小功率微逆,满足家庭分布式安装需求;针对工商业场景,将微逆与储能系统结合,适配欧洲工商储增长,同时微逆产品已通过TÜV、UL等国际认证。
产品上,针对新兴市场高温、高湿、电网不稳定的特点,研发“-40℃至 65℃宽温运行、防孤岛保护+过压保护”的微逆产品,如DEYE-3K-S系列,在巴基斯坦、印度等市场的故障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2025 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3.71亿元,同比提升4.77%,推算其中15%-20%用于微逆技术研发,重点突破“20A大电流、多串并联”等技术,未来将推出一拖八、一拖十二高功率微逆,降低工商业场景单瓦成本,逐步向高毛利的工商业微逆市场渗透。
总结
2025年第三季度,全球微型逆变器市场在欧洲去库存、需求分化与价格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呈现阶段性调整。而国内的三家微逆上市企业也集体陷入了价跌量缩的困境,不过整体来看,三家企业虽短期承压,但均通过技术迭代、市场拓展与业务协同应对行业挑战,而光储一体化的产品升级与新兴市场的份额争夺,正成为微逆业务从调整期迈向回升期的核心变量。
文章来自:电子发烧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