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作为能源,随着需求越来越高,各类设备的功率需求持续提高,近年来包括数据中心、电动汽车等领域都需要更高功率的电源需求。在更高功率的电源需求下,作为电源控制核心的MCU,也受到行业的关注。包括上海海思也在近期推出了针对数据中心高密度数字电源的MCU产品Hi3071。

在近期举办的2026特来电技术创新发布会上,特来电与极海联合推出的 G32R501T 实时控制 MCU,以场景定义芯片的形式进行深度联合研发,旨在解决充电设备在性能、安全性、智能化方面的瓶颈,推动新能源产业创新发展。

G32R501T 搭载先进的 Cortex-M52 双核架构,通过内核间 IPC 实时通信机制,实现电源 AI 功能模块的灵活配置与协同运作,为复杂场景下的多任务处理提供硬件基础。芯片工作主频达 250MHz,可提供澎湃实时算力,轻松满足直流充电模块复杂环路的微秒级计算需求,为能量调度、功率控制等核心任务提供精准时序支撑。​

尤为关键的是,其支持 Arm Helium™矢量扩展技术,这一特性为充电模块内置机器学习(ML)应用奠定基础,可显著提升 AI 电源系统的实时智能响应速度与能效管理精度,从底层架构上实现 “算力升级” 向 “智能升级” 的转化。​

高频化与多拓扑适配是充电模块功率提升的核心要求,G32R501T 配备 8 对互补的高精度 PWM 输出,分辨率达 150ps,可精准满足 40kW~60kW 乃至 120kW 大功率充电模块的脉冲调制需求。该模块支持时钟同步、相位交错、死区插入及内部比较器联动关波等功能,能灵活适配 Buck、Boost、LLC 等多种复杂拓扑结构,为充电模块的功率升级提供充足控制自由度。​

针对充电设备小型化与可靠性需求,G32R501T 采用单芯片高度集成方案,内置丰富模拟外设资源,优化信号采集链路的同时,大幅减少外部元件数量。这种集成化设计不仅降低了系统硬件成本,更通过减少接口链路提升了设备抗干扰能力与运行稳定性,完美适配充电场景的复杂工况要求。​

依托 Cortex-M52 内核与 Arm Helium™矢量扩展技术的协同,G32R501T 构建起强大的 AI 算力引擎。该引擎可支撑充电模块内置负载预测、故障诊断、能效优化等机器学习应用,例如通过实时分析充电曲线实现动态功率分配,或基于设备运行数据进行健康状态预判。这种 “芯片级 AI 能力” 正是特来劲 2 代模块成为全球首款全链条 AI 充电模块的核心支撑,破解了行业 “AI 单点应用” 的局限。

充电设备的户外运行环境对芯片可靠性提出严苛要求,G32R501T 从设计源头构建全方位安全保障体系。其集成硬件级多重安全保护机制,具备卓越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可抵御充电场景中频繁的电压波动与电磁骚扰。​

更值得关注的是,该芯片已通过 IEC 61508 SIL2 功能安全产品认证与 AEC-Q100 Grade1 车规可靠性认证,不仅满足充电设备的工业级安全标准,更达到车载级可靠性要求,为设备在高温、高湿、强干扰等恶劣环境下的长期稳定运行筑牢防线。

G32R501T 的落地应用已取得标志性成果,在特来电主流 40kW~60kW 直流充电模块中实现量产部署,助力 “特来劲 2 代” 模块完成国产化率从 99% 到 100% 的跨越,成为中国首个具备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国产充电模块。

未来,随着其在 120kW 大功率充电模块的布局,以及向 AI 服务器电源、通讯电源等细分领域的延伸,G32R501T 将进一步打破国际厂商垄断,推动新能源核心部件自主化进程。

文章来自:电子发烧友

Loading

作者 yinhua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