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电子产业链日趋完善、规模大、配套能力强,而PCB产业在整个电子产业链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简称“PCB”),是承载电子元器件并连接电路的桥梁,指在通用基材上按预定设计形成点间连接及印制元件的印制板,其主要功能是使各种电子零组件形成预定电路的连接,起传输作用。PCB作为电子产品的关键元器件几乎应用于所有的电子产品,是现代电子信息产品中不可或缺的电子元器件,被誉为“电子产品之母”。PCB的制造品质不仅直接影响电子产品的可靠性,而且影响芯片与芯片之间信号传输的完整性,其产业的发展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速度与技术水平。
全球PCB市场呈现“周期+成长”的属性,下游终端电子化趋势推动PCB长期空间向上。一方面,PCB作为基础电子元件,随着下游终端电子化的趋势用量持续提升,另一方面,PCB受到宏观经济对电子产品的需求影响呈现波动。随着PCB产业的转移,PCB的市场规模及也在不断地扩大。根据Prismark统计,全球PCB行业市场空间为613.4亿美元,预计2019-2024年行业复合增速为4.3%。
PCB核心的基材是覆铜板,从成本来看,核心基材覆铜板占整个PCB制造的30%-40%左右。
覆铜板的主要原材料为玻璃纤维布、木浆纸、铜箔、环氧树脂等材料,其中铜箔是制造覆铜板的最主要原材料,占80%的物料比重。覆铜板产业是一个资金需求较大,集中度相对较高的一个行业。
根据Prismark的调研数据显示,全球覆铜板行业CR10达75%,CR5达52%,集中度较高,其中生益科技的市占率为12%,行业主要公司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而覆铜板下游的PCB行业CR10仅为26%,属于完全竞争行业。近几年PCB上游行业发展较快,无论是上游服务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交货及时性还是其他配套服务,都已能够满足本行业的需求,上游已经形成相对集中和稳定的供应格局。
PCB的下游应用领域较为广泛,近年来下游行业更趋多元化,产品应用覆盖通讯电子、消费电子、计算机、汽车电子、工业控制、医疗器械、国防及航空航天等各个领域。其中通信、汽车电子和消费电子三大领域占比合计60%,5G基站的建设加速将拉动PCB产业链的快速发展。PCB行业的企业营收主要由下游需求决定,对PCB厂商而言,其利润空间除了与下游需求及上游供给有关外,还与其自身产品结构、生产规模、良率及产线自动化水平密切相关:高阶PCB产品如HDI、柔性电路板利润水平通常高于传统PCB产品;规模化生产有利于PCB厂商摊薄固定成本提升利润率。
此外,PCB厂商可通过提升产线自动化水平提高人均产出、优化盈利能力。
全球PCB产业市场份额相对比较分散。根据Prismark数据,2018年全球PCB市场中鹏鼎(中国)、旗胜(日本)、迅达(美国)以6%、5%、4%市占率位居前三。根据鹏鼎招股说明书,尽管目前全球PCB市场格局仍相对较为分散(全球共计2000余家厂商),但资金、技术、供应链以及环保管理能力仍然为PCB行业构筑了较高的护城河,且行业壁垒随下游客户产品迭代升级不断提升。从区域来看,国内PCB产业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三地,以珠三角地区最为集中。目前中国大陆约有一千五百家PCB企业,主要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等电子行业集中度高、对基础元件需求量大并具备良好运输条件和水、电条件的区域。
PCB产业是关键的电子基础产业,完整的产业链使PCB企业既能快速采购原材料,又能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使企业在良性发展轨道上稳定前进。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不断推进,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汽车等新兴市场已经涌现出一批全球知名的本土企业,为配套的电子制造产业提供更多发展机遇。随着5G商用时代加速来临,基站等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加速推进。5G通信设备对通信材料的需求量更大,各大运营商未来在5G建设上投入较大,通信PCB未来将有巨大的市场。2016年起,受益于汽车电子,消费电子需求崛起,全球PCB产值逐年提升。我国已逐渐成为全球印制线路板的主要生产基地,根据Prismark预测,到2022年,我国PCB产值将突破400亿美元,到2024年,产值有望达到438亿美元,市场规模提升空间非常大。